-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 要:歧义是英汉语中共存的语言现象,歧义偏误是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常见偏误,歧义偏误的研究对于指导英语教学、提升学习者语言的表达及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从学习者认知水平、对比语言学和语言迁移的角度来看,中低层次学习者由于单词等基础知识的匮乏更容易产生词汇歧义偏误,高层次学习者则更倾向产生语法歧义偏误。教师要注重学习者英语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创建适宜的语言环境和并重视词汇教学,从而消除或更好地利用歧义。
关键词:中国学生;歧义;偏误分析
1.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会随着新知识的获得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见生词、一词多义等现象。这些模糊、矛盾的现象会使得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产生许多困难,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尤为凸显。我国当前外语教育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学习者英语歧义偏误产生的原因,旨在为实际的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最早倡导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无论是哪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学者们通过研究,把英语当中的歧义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语中的歧义,另一种是书面语中的歧义即主要指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由于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是语料库中学习者的书面材料,因而在后文中仅讨论书面语中的歧义分类。
书面语中的英语歧义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由词汇因素造成的歧义,其包含一词多义和词性歧义。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世界和人类主观想象中的事物是无穷的,而一种语言的词汇量又是有限的,绝不可能实现一个单词一个义项,由此导致一词多义的出现(段满福 2004);再者是在语法层面上导致三种歧义:句法功能歧义、成分结构歧义和指代关系歧义。而最后是语用歧义,其主要是指由于脱离了上下文语境,导致句子产生了语用意义上的歧义。
2. 理论与数据
歧义是语言的自然现象,学习者英语习得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歧义,作为语言教学者,有必要对这些偏误加以分析,探索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有利于发现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抓住教学重难点并提高教学质量。本章对中国学生英语习得中的歧义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英语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课堂中的第二语言教学。
2.1理论基础
文章采用了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作为理论基础。Lado指出,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语音、形态、句法甚至文化这四个系统进行结构对结构的比较,目的是为了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最终得以预测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容易学会或者难以学会的领域(Lado R 1957)。
Corder在《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性》一文中对错误和偏误进行了谨慎地区分,错误近似于口误,出错者可以识别自己的错误,并且在必要情况下还能进行修正;偏误是指系统地、长期地偏离目标语的表现,是学习者在当前学习阶段内无法自我修正的错误(Corder S P 1967)。Ellis对偏误分析的程序进行了详细阐释,包括采用合适的途径选择语料样本、识别语料的偏误、对偏误进行语法描述或分类、对偏误进行解释以及对每个偏误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Ellis 1989)。正是基于此五个步骤,确定了文章的结构。
2.2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
本章中的偏误语料均来自于桂诗春、杨惠中建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桂诗春,杨惠中 2003)。该语料库中的语料来源于学习者在日常学习、写作中的书面材料。针对这些语料,笔者做了以下处理:
(1)根据语言学习年限以及不同的水平,笔者选取了语料库子库的中学生、低年级英语专业生和高年级英语专业生即ST2、ST5、ST6三个子库作为偏误分析的语料库,并将他们分别作为低层学习者、中层学习者和高层学习者代表。
(2)使用AntConc3.5.9软件选取有用语料,在这些语料库中,与歧义偏误相关的语料被标记为WD7,因此首先对该部分所有语料进行检索,之后将检索的全部语料平均分为15组,在每一组中分别抽取6个偏误项并观察其特征。
(3)由于于语料库中仅仅只标注了歧义偏误的大类,为了进行详细讨论本文将歧义偏误的大类进行了细分,具体分类如下表:
表2.1 歧义偏误分类
类别 | 词汇歧义 | 语法歧义 | 语用歧义 |
其中,词汇歧义包含了由于词汇拼写错误、词性的原因而导致的歧义偏误;语法歧义包含了在句法功能、句子的成分结构以及指代关系等层面上导致的歧义偏误;语用歧义则是指在语言的语用分析平面上所导致的歧义偏误。在此分类基础上,将所获取的语料进行人工识别并且分类统计。
(4)根据统计得出的数据,从各方面对偏误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3.结果与讨论
通过使用AntConc3.5.9,对歧义偏误WD7进行检索,发现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歧义偏误频数分布几乎没有差异,具体的学习者偏误频数详见下表:
表3.1 不同层次学习者偏误频次总体情况
歧义偏误 | 学习者层次 | 底层学习者 | 中层学习者 | 高层学习者 | 总计 |
偏误频数 | 330 | 270 | 268 | 868 |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歧义偏误的出现频数与学习者层次高低呈现负相关,随着学习者学习年限和水平的提高,歧义偏误出现的频数逐渐降低,这符合二语习得的一般规律,但是仅从偏误的频数来确定学习者歧义偏误的总体情况是不全面的,因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偏误总体频数不同,由此计算的偏误频率就有失准确,所以还需要通过计算每个层次学习者的偏误标准化频率来进行比较,再对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进行说明。
3.1标准化频率计算
标准化频率计算是指基于统一标准,针对同一个语法偏误在不同总数的总体中出现的实际频次进行统一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该公式是指在每万/十万/百万词中,同一个语法现象出现的频率大小。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子库中,ST2、ST5、ST6中偏误语料的总体频数分别为:208088、214510、226106。根据上述公式,结合表3.2可以计算出每万词中,各层次学习者在歧义偏误上的标准化频率,如表2.3:
表3.2 各层次学习者歧义偏误的标准化频率
歧义偏误 | 学习者阶次 | 低层学习者 | 中层学习者 | 高层学习者 |
歧义偏误频次 | 330 | 270 | 268 | |
标准化频率 | 15.86 | 12.59 | 11.85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比不同阶层的歧义偏误标准化频率,低层次学习者的标准化频率明显高于中层次和高层次学习者,这说明随着学习者层次的提高,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加深,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出现歧义偏误的频次因此降低。
3.2不同类型歧义偏误分布情况
在前文中,我们将书面歧义偏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三个大类,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对抽样的歧义偏误进行人工识别并分类,获得的总体偏误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3.3 不同类型偏误分布情况
学习者 类型 | 低层次学习者 | 中层次学习者 | 高层次学习者 | 总计 |
词汇歧义 | 64 | 62 | 44 | 170 |
语法歧义 | 18 | 23 | 41 | 82 |
语用歧义 | 8 | 5 | 5 | 18 |
总计 | 90 | 90 | 90 | 270 |
根据表中所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歧义偏误占据了偏误总数的63%,这是学习者占比最大的歧义偏误类型。语法歧义偏误占据了学习者偏误总数的30%,学习者的语法歧义偏误有多种表现,在之后的部分会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讨论。而语用歧义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当中出现的频次相近,并且所占歧义偏误总数的比例仅有7%,可见学习者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对于整体的语境和情感的把握比较精确,使得语用歧义偏误的产生较少。
3.3不同层次学习者歧义偏误具体情况
上一个部分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歧义偏误在三个层次学习者中的整体分布情况,那不同的歧义偏误类型在不同层次学习者中的分布是否会有所不同?这里将不同的歧义偏误类型在各层次学习者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详情如下表:
表3.4不同层次学习偏误分布情况
学习者 类别 | 低层次学习者 | 中层次学习者 | 高层次学习者 |
词汇歧义 | 64 | 62 | 44 |
71.1% | 68.9% | 48.9% | |
语法歧义 | 18 | 23 | 41 |
20% | 25.6% | 45.6% | |
语用歧义 | 8 | 5 | 5 |
8.9% | 5.5% | 5.5%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层次和中层次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歧义偏误要远高于高层次学习者。同时从表中也能看出,在语法歧义偏误上出现了低层次学习者犯错较少而高层次学习者犯错较多的情况。而在语用歧义方面,三个层次的学习者情况相差不大,这说明不论是低层次、中层次还是高层次学习者,都意识到了在用英语行文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的语句进行叙述。
3.4不同层次学习者语法歧义偏误的具体分布情况
在前面的章节,根据语法歧义偏误的具体成因将其细分为:指代关系歧义、句法功能歧义和成分结构歧义。三个类别的歧义偏误在各层次学习者中分布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3.5 各层次学习者在语法歧义偏误方面的具体分布情况
学习者 类别 | 低层次学习者 | 中层次学习者 | 高层次学习者 |
指代关系歧义 | 8 | 9 | 12 |
44.44% | 39.13% | 29.27% | |
句法功能歧义 | 5 | 6 | 8 |
27.78% | 26.09% | 19.51% | |
成分结构歧义 | 5 | 8 | 21 |
27.78% | 34.78% | 51.22% | |
总计 | 18 | 23 | 41 |
100% | 100% | 100%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层次的学习者在语法歧义偏误的总体频次上有很大的区别。在低层次学习者的语法歧义偏误中,指代关系歧义占比44.44%,相比其他两个类型的语法歧义出现率较高;中层次学习者在三个类型的语法歧义偏误中没有占比特别凸出的类型,句法功能方面的偏误相比于其他两个类型的歧义偏误占比要偏低;高层次学习者中,成分结构歧义偏误的比例超过50%,而句法功能歧义偏误的占比较少,仅有不到20%。
4. 歧义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导致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产生歧义偏误的原因有很多,从认知水平、对比语言学和语言迁移的角度,本文结合之前章节对于学习者歧义偏误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4.1原因
根据上一章三个不同层次学习者总的歧义偏误频数可知,层次越高的学习者越不容易产生歧义偏误。从认知水平的角度来说,人的认知规律总是从简单向复杂发展,语言习得也是如此。在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以及语言本身的复杂性,所以他们无法准确的构建完整的认知模型,进而导致在理解和表达时产生歧义。
对比三个不同类型的歧义偏误,发现词汇歧义偏误在所有的偏误中所占比例最大,通过对语料库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得出词汇歧义偏误的产生主要存在三个原因:第一,学习者在对英语单词或短语进行学习时,通常只记忆一个单词或一个短语最常见的义项,而忽略了其所包含的其他义项,例如:
“I get [wd7, -1] over after a few days.”
句中出现歧义偏误的短语“get over”包含有克服、恢复、原谅、熬过、穿过等含义,并且每一种含义代入句中时都成立,因此该句存在多种合理解释,然而根据前后文语境可知,作者在此处想表达的是“克服”这一含义。
出现词汇歧义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对于单词的不熟悉。学习者对于单词的不熟悉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于具有不同含义但又在结构上相似的不同单词区分模糊,例如:
“Since more and more people can offer the intuition [wd7, 1-1] fee, graduates have heavier social pressure,”
该句中出现歧义偏误的部分“the intuition fee”字面上的翻译为“直觉费用”,然而根据常识和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测,此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为“学费”,即英语词“the tuition fee”。显然学习者对于在结构上较为相似的两个单词“intuition”和“tuition”的含义区分的很模糊,进而导致了此处歧义偏误的出现。第二个方面则是学习者对于单词的拼写不熟悉,例如:
“She raised her amazing beautiful eyes looking at us heedly[wd7,-] and them quickly [vp6,13-5] move the sack off the seat.”
该句出现歧义的单词“heedly”在词典中没有具体的含义,并且和其拼写近似的单词也有许多,例如needly、heatedly、heedfully等,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此句作者想表达的含义为“她抬起那双美丽得惊人的眼睛,仔细地看着我们,然后迅速地把袋子从座位上移开”。很显然,学习者由于忘记了“仔细注意地”即单词“heedfully”的正确写法,而导致了此处偏误的产生进而出现了词汇歧义。
第三个原因则是学习者对于单词的不当缩写,例如:
“On the upper right hand there is [np7, -1] a [wd7, -1]adv about Coca Cola.”
该句中出现歧义的部分“a adv”在英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一个副词”,而根据语境分析,此处是作者想将“广告”即“advertisement”一词进行缩写,正确的缩写形式应当为“ad”,而作者却将其不当缩写成为了“adv”进而导致了词汇歧义的出现。
4.2教学建议
在深入探讨了英语学习者产生歧义偏误的主要原因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词汇掌握深度以及语境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分析,本小节将转向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减少这些偏误的发生,从而提升英语学习者学习效率。
(1)培养英语思维
为了帮助学习者克服将汉语思维盲目的带入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当强调对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的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表达方式,减少直译带来的歧义。同时,注意到中英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歧义偏误产生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当在平时教学中的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例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电影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以此减少歧义偏误的产生。
(2)加强语言输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输入的质量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积极接触语境丰富的语言材料,提供给学生正确的表达示范,通过实际例子来展示正确的用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避免歧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努力营造英语的听说环境,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演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纠正和解释学生表达中出现的歧义偏误,并给与正确的示范,通过课堂中的即时反馈,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并更好地理解正确的语言用法。
(3)重视词汇教学
通过前面章节的分析可知,大部分中国学习者产生歧义偏误的原因是由于词汇学习的不到位,所以教师应在词汇教学中做好充足的功夫。例如,采用同义词和反义词教学的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词汇的细微差别,减少混淆的可能性;进行词根和词缀的教学,帮助学生推断单词意思,有助于理解词汇结构,减少歧义;强调多义词的辨析,采用例句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不同义项。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要更加强调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帮助学习者使用正确的英语语句结构来满足其表达欲望。
5. 结语
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学习语料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随着学习者层次的提升和学习年限的增加,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使其歧义偏误的出现概率降低。第二,在低层次和中层次学习者中,词汇歧义是最主要的偏误类型,并且在不同层次学习者出现的歧义偏误分布有所不同。第三,高层次学习者的语法歧义偏误出现的频次较高,是因为高层次学习者对于写作中高级语法的尝试和自身语言水平的不对等导致的。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和学情的英语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J]. 1957.
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 196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段满福. 谈英语一词多义现象[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116-120.
桂诗春,杨惠中.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章振邦主编;章振邦,张月祥,赵美娟编. 新编高级英语语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2.
郭嘉,杨蕾,王爽等. 母语迁移对二语写作复杂度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2022(3):140-148.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