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在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期间纳入我院111例接受内镜及病理检查的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诊断结果被划分为五个疾病类别:非萎缩性胃炎组(21例),萎缩性胃炎组(23例),胃溃疡组(24例),早期胃癌组(23例),进展期胃癌组(20例)。对比分析五组之间SOD、MDA、IL-6的表达水平,以及与Hp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非萎缩组、萎缩组、溃疡组、早癌组、进展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0.00%、21.74%、50.00%、78.26%、100.00%(P<0.05);各组患者同组中Hp阳性者较阴性者血清SOD、MDA及IL-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随着胃部疾病从非萎缩性胃炎到进展期胃癌的发展进程中,Hp感染的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同时,当患者存在Hp感染时,其血清中反映抗氧化能力的SOD、体现脂质过氧化水平的MDA,以及指示炎症活动的IL-6的浓度均显著升高。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随着胃部病变愈发严重,SOD、MDA与IL-6的表达增强现象更为显著。
【关键词】:SOD;MDA;IL-6;Hp相关性胃病
胃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健康问题,其发病往往与Hp感染密切相关,此菌正是引发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等各类胃部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1]。一旦人体遭受Hp感染,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释放大量炎症相关分子,包括SOD、MDA以及IL-6等,这些炎症指标在血清中的检测值,不仅能够揭示患者当前疾病的严重程度,还对评估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SOD作为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核心成员,其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稳定,防止细胞因氧化应激受损[2]。MDA则是衡量脂质过氧化反应强度的标志性物质,其在血清中的浓度直接反映了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的活跃程度,间接指征了氧化应激状态的严重状况[3]。至于IL-6,这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其水平的波动直观体现了炎症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性[4]。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在Hp相关性胃病患者群体中,血清SOD、MDA和IL-6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期间纳入我院111例接受内镜及病理检查的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诊断结果被划分为五个疾病类别:非萎缩性胃炎组(21例),男:女为9:12,年龄(42.85±4.18)岁;萎缩性胃炎组(23例),男:女为12:11,年龄(43.15±4.50)岁;胃溃疡组(24例),男:女为12:12,年龄(42.85±4.82)岁;早期胃癌组(23例),男:女为11:12,年龄(42.95±4.37)岁;进展期胃癌组(20例),男:女为11:9,年龄(44.75±5.06)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Hp检测流程如下:参加试验者需确保处于空腹状态,或者已至少禁食禁水达两小时,方可进行碳同位素呼气测试(C呼气测试)。在测试开始之前,受试者需彻底清洁口腔,以清除可能影响测试准确性的残留物质。接下来,受试者需吞服一粒含有尿素C标记物的胶囊。此后,受试者安静坐立30分钟,然后向特制的气体收集袋内连续吹气直至袋子完全充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样品将接受精密检测。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标准,若C呼气测试所得数值≥4,将该结果解读为Hp阳性。
血清SOD、MDA及IL-6的取样与检测方法如下:在空腹条件下,指导患者配合完成血液样本采集。使用真空采血管抽取约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采集后的血液样本在室温环境下静置30分钟,确保其在接下来的2小时内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处理20分钟。离心完成后,分离出约2至3毫升的血清部分,并将其妥善保存于-20摄氏度的低温冰箱中,以备后续检测使用。采用NBT(硝基蓝四氮唑)核黄素比色法来测定其血清中SOD的活性水平。而对于血清中MDA和IL-6的含量,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精确测量。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p感染情况比较
非萎缩组、萎缩组、溃疡组、早癌组、进展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0.00%、21.74%、50.00%、78.26%、100.00%(P<0.05)。见表1。
表1.Hp感染情况比较[n(%)]
组别 | n | Hp阳性 | Hp阴性 |
非萎缩组 | 21 | 0(0.00) | 21(100.00) |
萎缩组 | 23 | 5(21.74)a | 18(78.26) |
溃疡组 | 24 | 12(50.00)ab | 12(50.00) |
早癌组 | 23 | 18(78.26)abc | 5(21.74) |
进展组 | 20 | 20(100.00)abcd | 0(0.00) |
注:aP<0.05vs非萎缩组;bP<0.05vs萎缩组;cP<0.05vs溃疡组;dP<0.05vs早癌组
2.2血清SOD、MDA、IL-6表达水平比较
在各组患者内部,相较于Hp阴性个体,Hp阳性患者的血清中SOD、MDA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3.讨论
当前,对胃癌病因的探索正处于科研领域的焦点,其中Hp的感染作用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被认为是诱发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追溯至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并深入探究Hp的致病原理,发现其释放的多种毒性蛋白如CagA、VacA等具有直接的促癌特性[5]。Hp通过独特的代谢途径,能将尿酸转化为氨气,由此在原本酸性的胃腔内创造出适于自身生存的中性微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Hp能够在胃上皮细胞大量增殖,其过程中释放多种毒素和引发炎症的因子。这些有害物质对胃上皮细胞造成持续破坏,诱发一系列胃黏膜病理改变,从最初的炎症反应逐渐演变为结构与功能的紊乱,最终可能导致胃癌的演变[6]。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萎缩组、萎缩组、溃疡组、早癌组、进展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0.00%、21.74%、50.00%、78.26%、100.00%(P<0.05);在各组患者内部,相较于Hp阴性个体,Hp阳性患者的血清中SOD、MDA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p感染已被证实能够显著增强血清中SOD、MDA及IL-6的表达,这一现象揭示了Hp感染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活动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关联性。随着胃部疾病从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逐渐发展至早期胃癌乃至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中SOD、MDA及IL-6的浓度呈现出愈发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趋势清晰地反映了伴随疾病恶化,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炎症反应强度呈现递增式加剧的现象[7]。SOD,作为一种关键的抗氧化剂,其主要功能在于ROS引发的细胞内SO2,从而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性损伤的影响。与此相反,MDA则是一种代表性的氧化应激物质,它通过促进ROS的形成加剧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害程度。IL-6作为一种多效性蛋白质,不仅参与调控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和造血过程,还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紧密关联。通常情况下,体内IL-6的合成与分泌量较低,但在应对刺激时,它能激活免疫细胞,推动炎症反应,触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当Hp入侵机体并引发慢性炎症状态时,固有和适应性炎症反应被激发,其中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后产生大量ROS和RNS,导致组织内部氧化应激持续存在,加速SO2的生成,进而提升诸如MDA之类的氧化应激产物水平[8]。当细胞内部SO2浓度逐渐上升并导致细胞膜结构损伤时,机体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会相应地提高细胞外部抗氧化剂——例如SOD的浓度,以对抗由此产生的氧化压力。然而,Hp引发的过度氧化应激不仅限于对细胞膜的损害,它直接作用于DNA分子,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癌变倾向,促使原本正常的胃上皮细胞经由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阶段逐步演化成胃癌。与此同时,随着MDA含量的攀升,ROS的活性得以增强,加速了胃癌细胞向表型更为恶性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加剧了疾病的进展,表现为临床分期的提高。另外,Hp感染触发的炎症反应会刺激IL-6的生成与释放,这种炎症因子通过交叉免疫反应加剧了对胃上皮细胞的伤害,甚至可能直接参与胃癌的发病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细胞自身亦能自主分泌IL-6,进一步推高血清中IL-6水平,形成一个正反馈式的恶性循环。Hp的感染开启了这一系列破坏性的级联反应,并且降低了宿主体内有效清除该细菌的能力。持续的炎症状态与氧化应激压力最终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这一系列复杂互动机制揭示了Hp感染、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如何在Hp诱导的胃部疾病向癌症演变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疾病的恶化。
综上所述,随着胃部疾病从非萎缩性胃炎到进展期胃癌的发展进程中,Hp感染的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同时,当患者存在Hp感染时,其血清中反映抗氧化能力的SOD、体现脂质过氧化水平的MDA,以及指示炎症活动的IL-6的浓度均显著升高。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随着胃部病变愈发严重,SOD、MDA与IL-6的表达增强现象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代德昌.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血清Hepc、IL-6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1,(23):117-118.
[2] 李家英,蔡艳,杨慰,等.血清TNF-α,IL-6,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 15(6):943-946.
[3] 董毅.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血清IL-6与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1):26-28.
[4] 黄剑,何贵文,蔡学坚,冯文聪,邸红岩,刘发全.NGF和IL-6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1,34(1):28-31.
[5] 王安刚,钱倩,杨亚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当代医学, 2023, 29(5):59-63.
[6] 高柳冰.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miR-155、PA及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20,(12):1585-1588,1599.
[7] 邵博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sST2和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21,(5):10-13.
[8] 雪合热提·萨塔尔,迪力夏提·马木提,阿卜杜日斯·阿卜力克木.IL-7和IL-15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免疫学,2021,41(6):495-498.
作者简介:
姓名:何慧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日期:1989.3.23 籍贯:宁夏 职务/职称:主管检验师 学历: 硕士 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学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