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沙琴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实验小学

摘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共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其紧密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校共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小学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其管理工作现状亟待分析与改进。基于此,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共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其紧密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校共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小学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其管理工作现状亟待分析与改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家校共育,对小学教育中的班主任管理方式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校共育;小学教育;班主任管理

引  言: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理念。它强调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应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小学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其管理工作对于家校共育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家校共育的视角出发,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校共育概述

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机制,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校共育的内涵包括:家庭与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各自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双方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促使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

(一)家校沟通渠道有待拓宽

在家校共育的宏大框架下,小学班主任作为连接家庭与学校的重要桥梁,其沟通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家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然而当前家校沟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要问题在于沟通渠道的单一与沟通频率的匮乏。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虽有其价值,但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今天,已难以满足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情况即时了解的需求。加之部分班主任缺乏主动沟通的积极态度,使得家长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境地,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在校的全面表现,更难以为班主任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反馈与建议,形成了家校之间信息交流的梗阻。

(二)班主任专业素养与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素养与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家校合作的质量与成效。遗憾的是,当前小学班主任队伍中,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班主任在教育理念上滞后,未能紧跟时代步伐,依然沿袭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教育方法上,也缺乏创新与灵活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这种专业素养与教育理念的不足,不仅限制了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的引领作用,也阻碍了家校合作的深入与拓展。

(三)家校合作机制构建有待完善

家校合作机制是家校共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部分学校在构建家校合作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导致家校合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与系统规划。一方面,家校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往往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目标与规划,使得家校双方的合作难以形成合力,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家校合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触及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更无法对合作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与持续改进。这种机制上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家校共育的深度与广度,也制约了家校合作的长期发展与持续优化。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家校沟通平台,强化信息互通

在家校共育的实践中,家校沟通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虽然许多小学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沟通渠道单一、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因此,为了强化家校沟通,小学班主任应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家校沟通平台,期间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班级微信群、使用家校沟通APP等,实现家校之间的即时通讯与资源共享,这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还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增强家校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同时,班主任应主动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指导,并通过双向沟通,家校双方可以共同制定更加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教育计划,实现家校共育的最佳效果[1]。

例如,教师可以考虑到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传统的线下家长会,定期举行线上家长会,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促使家长直观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并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家校沟通平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互通变得更加及时、高效,家长们对学生的在校情况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促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同时教师也能通过这些平台收集许多宝贵的家长意见与建议,为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

(二)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引领家校共育新风尚

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纽带与核心,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家校合作的质量与成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家校共育的新要求[3]。为了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教育,一方面,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专业培训,邀请教育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家校共育的内涵与意义。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考核机制,将家校共育成效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考核机制的引导,激励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家校共育事业,同时对于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树立榜样,引领家校共育的新风尚。

例如,教师除了参加专业培训外还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阅读教育专家的博客和论文,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加线上教育论坛和研讨会,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交流心得和经验,并在教学中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如尝试将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作业平台等,一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学校还应为激励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促使学校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考核机制,并将家校共育成效纳入考核范围,包括家长满意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以期通过定期考核和反馈,促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在家校共育方面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4]。

(三)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确保家校共育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首先,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了确保家校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小学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沟通,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学校应负责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家长则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与学校形成合力,以期通过明确责任与义务,可以有效避免合作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其次,制定家校合作计划。为了确保家校合作的有序进行,小学班主任应制定家校合作计划,该计划应明确合作目标、内容与方式,确保家校合作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例如,可以制定每学期或每年的家校合作计划,明确每月或每周的活动安排,包括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通过制定计划,可以确保家校合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再次,建立家校合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小学班主任应建立家校合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对家校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学校管理层,以便双方共同制定改进措施。而通过评估与反馈机制,可以确保家校合作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为了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营造和谐的家校共育氛围,小学班主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例如,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阅读心得;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开展户外亲子游等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教师首先应组织家校合作会议,邀请家长和学校管理层共同参与。在会议上,教师应详细阐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家长负责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参与学校活动,关注学生成长;学校则负责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明确责任与义务的基础上,与家长们共同制定了家校合作计划,包括合作目标、内容与方式,明确每学期家校合作的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如,重点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家庭教育讲座,每季度进行一次家校沟通会议等。此外,教师为确保家校合作的持续改进与优化,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并定期组织家长、学生和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意见和建议。通过评估结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增加更多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案例分享。在此期间,教师还应为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与信任,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并组织家庭才艺展示、户外亲子游等活动,此种活动不仅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营造了和谐的家校共育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加强家校沟通、提升班主任素质、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并在未来教育中继续关注家校共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普片. 浅析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 互动软件,2020(6):11-12.

[2] 马碧华.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分析[J]. 俏丽,2024(13):10-12.

[3] 张黎. 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0(5):2223-2224.

[4] 肖兴明. 基于家校合作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策略探讨[J]. 今天,2024(13):55-57.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