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土资源需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做好国土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城乡发展需求。鉴于此,应当提出“多规合一”的思想,科学合理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便以城乡发展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落实国土规划计划,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以下本文将从概述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展开,着重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思路,探讨可行性的落实策略,希望能够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构建思路;落实策略;
引言: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规划体系的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热点问题。此种情况下应当坚持多规合一,科学合理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保证国土规划与国家发展相契合,促使国土资源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长期性。(1)综合性。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协调发展。(2)战略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旨在明确国土空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1]。(3)长期性。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长期性,需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总之,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丰富而深远,通过深入理解和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和意义,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现状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个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理念上,我国已经由过去的单一经济增长导向转变为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规划。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也反映了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在规划方法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传统的规划方法往往侧重于定性分析,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模型预测。通过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规划部门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握国土空间的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2]。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制建设。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责任主体,确保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还建立了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了规划的顺利实施。然而,尽管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地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经济增长、轻生态保护的现象;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不够,导致规划方案与公众需求存在一定偏差;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难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综上所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加强规划理念的创新、规划方法的完善以及法制建设的加强,以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路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我国各部门规划在空间上的冲突,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应当坚持“多规合一”的思想,将原有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发改委三部门设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统一归并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
(一)坚持政府主导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理、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要想良好地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就需要坚持政府主导。首先在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上,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地区特色的空间规划政策,如此即可引导各种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其次,空间规划实施的监管上,政府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包括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对规划成果的评估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等,确保各项规划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此外,空间规划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使空间规划更加贴近民生、符合民意。
(二)坚持深厉浅揭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空间规划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指导。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深厉浅揭,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深厉浅揭,顾名思义,就是要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揭示其深层次原因,同时又要浅显易懂地表达解决方案。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既要深入研究空间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规划方案,让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理解并接受[4]。首先,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时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空间布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其次,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解决方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包括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图表,让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能快速了解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最后,构建空间规划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深入剖析问题和浅显易懂地表达解决方案外,还要关注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构建出一个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空间规划体系。
(三)坚持逐步推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坚持逐步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明确目标与定位。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规划的目标和定位,这包括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体系、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确保规划体系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契合。其二,分阶段实施。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实施。在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具体的规划目标和措施。通过逐步推进,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效性[5]。其三,强化政策引导。政策在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支持空间规划的政策措施,如土地利用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环保政策等,以引导城市按照规划体系有序发展。其四,注重规划评估与调整。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规划的评估与调整。通过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对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确保规划体系始终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落实策略
(一)构建信息技术共享机制
信息技术共享机制是空间规划体系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高效利用,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提高了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效率。当然,要想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技术共享机制,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即:1)明确信息共享范围。明确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信息不能共享,避免因为信息泄露导致的安全问题。2)制定信息共享流程。制定详细的信息共享流程,包括信息的采集、整理、审核、发布等环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6]。3)建立信息共享考核机制。对信息共享的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各个单位积极参与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为了保障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还要高度重视并且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比如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防止信息泄露、非法访问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减少损失,保障信息安全。
(二)增强顶层规划的战略导向
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增强顶层规划的战略导向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确保规划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还能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其一,明确顶层规划的战略目标。顶层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它决定了整个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时,首先要明确顶层规划的战略目标,保证其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其二,强化顶层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顶层规划不仅要设定目标,还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这要求顶层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策略;同时,顶层规划还要与其他层次的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其三,加强顶层规划战略实施保障。为了确保顶层规划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包括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等,以确保顶层规划的战略导向得到有效贯彻,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四,完善顶层规划的战略评估与调整机制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顶层规划的战略评估与调整机制。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调整和完善规划提供依据。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顶层规划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确保其战略导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空间管制
顶层规划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在规划部门开展顶层规划管理之际需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可行性的管理计划,有针对性地管控,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在具体落实空间管制的过程中需要以城乡发展具体情况为基础,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实施土地利用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对于非建设用地,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安全。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对于重点发展区域,应加大投入,提升城市功能;对于不宜建设的区域,应严格控制建设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为了避免国土规划问题产生,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于当前城乡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土规划,以便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满足实际需求,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此,就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深厉浅揭、坚持逐步推进的思路,优化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以保证国土规划顺利且良好落实,科学应用国土资源。
参考文献:
[1]杨壮壮,袁源,王亚华等.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认知与体系构建 [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 (11): 1-9.
[2]文宇立,谢阳村,徐敏等.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 (05): 58-64.
[3]谢美娇.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析 [J]. 安徽建筑, 2020, 27 (10): 185-186.
[4]李琪.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西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思考 [J]. 规划师, 2020, 36 (S2): 123-127.
[5]金云峰,陶楠. 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编制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 [J]. 园林, 2020, (10): 75-81.
[6]朱晓平.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分析——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J]. 城市建筑, 2020, 17 (24): 40-41.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