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研究

吴若民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00090

摘要: 在国家电网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电力生产中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日益增强的今天,电厂节能与环保工作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详细探讨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核心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了热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

在国家电网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电力生产中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日益增强的今天,电厂节能与环保工作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详细探讨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核心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节能降耗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电厂节能减排提供指导,同时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节能降耗;热能;动力工程;应用

1 引言

电厂的发电过程离不开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综合应用,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关系到整个发电环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结合,是推动能源转化效率提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实际应用出发,围绕节能降耗的要求,深入分析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具体运用,为进一步优化电厂节能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2 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之间的关系

2.1 热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在电厂的发电环节,热能通过一系列转换过程最终实现为动能,并被用作推动发电机运转的动力源。具体来说,锅炉内燃烧的燃料释放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机的旋转,从而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然而,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损耗,例如部分热能在转化过程中被蒸汽消耗或未能完全转化为动能。为降低能量损耗,电厂应通过优化能量转换路径以及提升设备操作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热能利用的高效性。

2.2 机组功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电厂的发电过程面临诸多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机组的功率输出。由于电力存储的技术和经济限制,电厂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电能存储,因此电功率的供需调节主要依赖实时动态响应。然而,诸如锅炉燃烧不稳定、蒸汽参数波动、电网频率变化以及汽轮机内杂质累积等因素,都会影响机组运行效率,导致功率输出波动,进而增加能源损耗。为此,电厂必须采取技术手段稳定机组运行,减少无效功率输出。

3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发电中的作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发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决定了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厂的整体运行成本和生态效益。在现代化电厂的运行过程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运用可以通过高效的热力设备、科学的能量转换方式以及优化的动力系统设计,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并减少能源浪费。以下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在电厂发电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学应用能显著提高电厂的能源转换效率。通过热能转换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汽轮机组设计和高效锅炉系统,可以减少热量损失,确保更多的热能能够转化为可用动能。特别是在蒸汽发电中,汽轮机对热能的高效利用直接决定了电厂的发电效率。因此,在现代电厂中,研发并采用高效节能的热力设备成为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其次,热能与动力工程还能优化能源调配,提升电厂运行的灵活性。在电厂的日常运行中,电力需求和生产能力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电网负荷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电厂具备灵活调节热能和动力资源的能力,以应对波动的能源需求。通过合理分配锅炉燃料的燃烧量、调节蒸汽参数以及优化动力设备的运行工况,可以有效保障电厂在不同负荷下的高效运转,减少因负荷变化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

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对发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电设备在高温高压的运行环境下容易受到磨损或效率下降,科学的热能管理和动力工程技术可以帮助设备维持最佳状态。例如,通过热能工程优化冷却系统设计,可以减少汽轮机组的热损耗;通过动力工程合理配置负荷和传动设备,可以确保机组在高效、低损耗的状态下运行。这不仅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大幅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最后,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推动绿色电力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碳排放。通过应用先进的热能回收技术,例如热电联产系统以及废热回收装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废热资源,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有用能量,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不仅能够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还对构建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电厂发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优化动力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绿色发电技术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能够帮助电厂实现更高效、更经济和更环保的运行,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

4.1 制定科学的调频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高效运用需要以合理的调频方案为基础。为保证电网运行的频率稳定,电厂需要根据外界负荷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机组的频率。相比传统的一次调频,二次调频方案通过人工和自动结合的方式,不仅调节难度较低,还能显著提升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此外,实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机组动态性能,对调频方案的实施具有关键意义。这种灵活的频率调节机制可在保障电网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4.2 应用工况变动与调配选择法

工况变动法和调配选择法是优化汽轮机运行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汽轮机上安装低压凝气装置,可以提升蒸汽能量的利用率。通过调整汽轮机的负荷,结合工况变化对系统工作量进行动态调节,能够有效减少运行中的能量浪费。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帮助电厂应对外界负荷变化,提升整个系统的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

4.3 强化节流环节的调控

电厂运行中常见的节流浪费现象会导致显著的能量损失。例如,当机组工况变化时,各段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可能出现波动,导致节流效率下降。因此,电厂需要通过增强节流装置的灵活性来适应工况变化。在某些低功率条件下,小型节流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损耗;而在高功率运行时,则需优化节流调控手段,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5 减少调压调节损失的方式

调压调节在电厂发电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功能不仅是维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还能有效提高发电设备的运行效率。然而,由于负荷波动、设备老化或操作不当等原因,调压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能源损耗,进而影响电厂整体经济效益。因此,电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调压调节中的损失,提高调压效率。

首先,应加强对调压设备的运行监测与维护。调压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因磨损、老化等问题导致效率下降,从而增加调节损耗。例如,蒸汽在汽轮机中转化为动能时,因管道老化或密封性不足可能造成蒸汽泄漏,进而影响调压的稳定性和效率。电厂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对调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老化或性能下降的设备部件,从而减少由设备问题引发的调节损失。

其次,要优化调压调节策略。在实际运行中,调压策略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调压效率。例如,当发电机组负荷较小时,应通过精准调整蒸汽压力和温度来避免过度调节引发的能量浪费。在现代化电厂中,可以借助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电网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调压参数。这种动态优化策略能够显著提升调压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合理配置调压系统的负荷分配。调压调节中的能源损耗往往与负荷分配不均有关,例如某些机组因负荷过重导致效率下降,而另一些机组因负荷不足而浪费资源。因此,电厂应根据实时运行数据,对各机组的负荷进行科学分配,确保每个机组都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尤其是在高峰用电和低谷用电期间,合理的负荷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调压过程中的能量浪费。

此外,还需优化调压调节中的热能管理。在调压过程中,由于蒸汽的高温高压特性,热量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这一部分损耗,电厂可以采取废热回收和再利用的措施。例如,将调压过程中排放的废热用于驱动低温汽轮机或用于工业供热,从而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这种热能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浪费,还能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

最后,应加强对调压调节过程中数据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电厂可以实时采集调压过程中的运行数据,并对其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发现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或调节参数的异常变化,能够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失。与此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为调压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调压调节的效率。

6 结语

在我国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挑战的背景下,推动电厂节能降耗工作已成为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电厂可以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电厂需进一步深化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优化基础设施、提升设备效率到开发新能源等多个层面发力,探索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刘慧杰,王惠. 浅谈热能与动力方式在电厂中的实际使用情况[J]. 河南建材,2014(14):63-65.
   [2] 徐丽莎,刘志邦,蒋明君. 浅谈热能与动力相互结合的使用[J]. 河南科技大学,2016(27):95-97.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