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中耳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于2024年1月份至2024年12月份间收治的40例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耳炎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中耳炎;效果
中耳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及分泌物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易引发鼓膜穿孔、颅内感染等并发症[1]。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是引发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可由感冒、流感、鼻窦炎等疾病引起,以局部、全身药物或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传统护理模式侧重于疾病本身,忽视患者心理需求与治疗体验,导致依从性低、护患沟通障碍等问题[2]。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通过个性化干预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本文对中耳炎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并取得了理想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对象的数量为40例,时间为2024年1月份至2024年12月份,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实验随机分组已经伦理委员会通过。
纳入条件:①年龄22-69岁;②符合中耳炎临床诊断者;
排除条件:①伴精神障碍者;②拒绝参与实验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及基础健康宣教。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人性化护理干预。①全面评估与个性化计划。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记录其喜好(如音乐类型、沟通方式)、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采用焦虑SAS量表和抑郁SDS量表评估心理状态,结合患者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等基本资料,个性化制定护理方案。②心理支持。每日进行15分钟共情沟通,采用非语言技巧(如触摸、眼神交流)缓解焦虑,每周组织康复患者分享会,通过同伴教育增强治疗信心。③健康教育。制作图文版宣教手册,采用3D解剖图谱演示耳部结构、用药注意事项及耳部清洁技巧,录制5分钟短视频,演示咽鼓管吹张法,配合真人示范,提高操作依从性。④症状管理。冷敷联合耳周穴位按压缓解疼痛,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出现较大变化时,启动音乐疗法,配合正念呼吸法分散注意力,并指导患者清理外耳道,减少分泌物蓄积。⑤延续性护理。建立微信群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持续追踪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耳部症状评估、用药依从性核查及心理状态监测等。
1.3实验指标
1.3.1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显效:症状消失,鼓膜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3.2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1。采用Likert 5级量表评估舒适度及服务满意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舒适度、服务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使用(x̄±s)、率(%)表示,检验通过t、X2。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临床疗效对比(n[%]) | |||||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20 | 8 | 7 | 5 | 15(75.00) |
实验组 | 20 | 13 | 6 | 1 | 19(95.00) |
X2 | 14.367 | ||||
P | <0.05 |
2.2实验组护理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护理满意度对比(x̄±s,分) | |||||
组别 | 舒适度 | 服务满意度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55.13±7.41 | 78.57±8.31 | 56.17±7.25 | 76.72±10.96 | |
实验组 | 55.57±7.37 | 94.56±7.61 | 55.32±7.28 | 95.14±12.61 | |
T | 0.061 | 12.649 | 0.073 | 17.618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显著提升了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这与人性化护理以人为导向、关注患者身心多维需求密切相关。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保护患者尊严、满足情感需求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要素包括共情沟通、个性化干预、自主权尊重及全人照护,要求护士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需从患者社会角色、心理状态等层面制定护理计划。
首先,中耳炎患者常因耳部不适、听力下降及并发症风险产生焦虑情绪,而人性化护理通过心理社会支持有效缓解了此类问题。采用共情沟通与非语言技巧,通过倾听、接纳其情绪体验,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控制感。与谭亚冲等[3]研究中心理干预降低皮质醇水平,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促进康复的效应相符。此外,通过康复患者经验分享,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减轻患者病耻感,进一步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
其次,人性化护理强调个体化精准干预,这在健康教育与症状管理中表现显著。针对中耳炎患者需长期行耳部清洁的特点,本研究采用3D解剖图谱与短视频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方式,可提升知识留存率与技能转化效率[4]。而疼痛管理中冷敷联合耳周穴位按压的方案,则融合了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体现了对患者文化偏好的尊重。同时,延续护理强化连续性,微信随访构建医患互动渠道,使并发症识别提前48小时,与赵婵等[5]提出的多渠道互动的延伸护理模式降低再入院率的效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中耳炎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升疗效,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励莉.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哈尔滨医药,2023,43(1):143-144.
[2]席娜,任蓉.细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2):330-331.
[3]谭亚冲.临床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5):217-219.
[4]付越.整体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5):63-66.
[5]赵婵,帅旭,蒋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中耳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0):1858-1862.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