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 要】目的:为更好的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提高临床疗效,对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中的6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时间顺序予以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从焦虑评分、临床护理有效率展开数据研究。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有积极的影响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焦虑;护理效果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常因听力骤降伴随持续性耳鸣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临床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中度至重度焦虑,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耳鸣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传统医学治疗侧重生理康复,但心理干预不足[1]。近年循证医学证实,结合心理疏导、睡眠管理及耳鸣习服训练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耳鸣缓解率。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影响的差异化效果,为优化临床护理路径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出60例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顺序予以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7例;患者年龄(20-62)岁,均值(41.75±4.47)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8例;患者年龄(22-65)岁,均值(42.58±4.59)岁;两组数据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给予患者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管理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并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指导患者放松训练,引导患者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减轻紧张感,配合音乐疗法分散对耳鸣的注意力。建立家庭-社会支持体系,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通过情感陪伴和正向反馈减轻患者孤独感,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
(2)环境管理。为患者提供静音病房,使用分贝仪监测噪音水平,配备对讲机替代传统呼叫铃,减少频繁响铃导致的声刺激。限制探视人数及音量,为患者营造低分贝休养环境[2]。在患者允许下,适当使用白噪音设备或舒缓音乐掩盖耳鸣声,降低其对异常声音的敏感度。
(3)预见性需求响应。通过增加巡视频次预判患者需求,减少呼叫铃使用频率,避免被动响铃引发的焦虑[3]。
(4)症状动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眩晕、呕吐等伴随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加重心理负担。
(5)辅助治疗。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辅以耳部穴位按摩或针灸调节气血循环[4]。
(6)用药管理。明确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及可能副作用,采用分装药盒、定时提醒等方式确保治疗连续性,避免擅自停药、漏服。
(7)生活指导。为患者制定规律作息表,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推荐高维生素B12、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8)健康宣教。通过图文手册、视频动画等形式,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介绍康复的案例,减少患者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焦虑。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临床护理有效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调研运用SPSS23.0系统分析,计数运用(`x±s,%)代替,差别运用t、x2检测,P<0.05,研究意义显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观察组 | 30 | 61.33±5.81 | 38.62±3.67 |
对照组 | 30 | 61.36±5.78 | 49.23±4.25 |
2.2 两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0 | 19 | 10 | 1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11 | 13 | 6 | 24(80.00%) |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常因听力骤降、持续性耳鸣产生严重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5]。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环境管理、预见性需求响应、症状动态监测、用药管理、健康宣教等多维度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通过与患者沟通、疾病知识普及及个性化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焦虑评分。通过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生活指导及正向激励,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情绪。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生理和社会支持的三维协同,有效降低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水平,促进功能恢复,其标准化流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娟. 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4,11(11):64-67.
[2]张丽伟,王杰,安桂敏. 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中的作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5):322-323.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1.5.156.
[3]魏丽影,马冬梅. 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并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0,7(23):212-213.
[4]张玉. 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7):336,340.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0.77.185.
[5]万春芳. 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90):597-598.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1.90.296 .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