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分析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共计人数40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干预),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干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数据低于另一组,功能恢复数据及认知功能数据相比另一组均呈现出较高优势性,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整体效果确切,适合推广。
【关键词】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脑出血术后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多考虑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等原因有关,发病后容易伴随着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还可能会使脑部的神经受到损伤,从而伴随着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等症状,甚至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健康[1]。因此,科学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有利于术后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共计人数40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年龄区间涉及:(45-80)岁,平均值:(62.50±3.20)岁,组间基线资料P>0.05,符合开展必要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纳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干预,步骤为:1)视觉促醒刺激:护理人员将红色小球和黑白卡片放置在距离患者视物清晰处二十厘米位置,指导患者的视线跟着红色小球和黑白卡片向下、向上、向右、向左进行移动,每次五分钟。转动完成休息五分钟后,在每天清晨六点和夜间十点利用手电筒反复光刺激患者的瞳孔,每分钟5次,连续刺激5分钟;2)听觉刺激:选择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等,每天播放3-4次,每次30-60分钟。3)言语锻炼刺激:进行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句子,每天进行3-4次,每次15 -20分钟。进行舌唇动作锻炼,如伸舌、鼓腮、吮吸等,每天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2];④运动触觉:患者在术后二十四小时内,护理人员对其上肢、下肢做被动康复活动锻炼[3]。随着患者病情稳定,鼓励患者进行运动,如坐起、站立、行走等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数据,功能恢复数据,认知功能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调研中所有数据资料全部运用SPSS23.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数数据运用(`x±s,%)代替,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若两组比照结果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表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分[分,(`x±s)]
组别 | 例数 | 呛咳(%) | 肺部感染(%) | 跌倒(%) | 静脉血栓形成(%)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20 | 2(10.00) | 1(5.00) | 1(5.00) | 1(5.00) | 5(25.00) |
观察组 | 20 | 1(5.00) | 0(0.00) | 0(0.00) | 0(0.00) | 1(5.00) |
P值 | - | - | - | - | - | ﹤0.05 |
2.2功能恢复对比
观察组功能恢复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二。
表2对比两组功能恢复评分[分,(`x±s)]
组别 | 例数 | 运动功能 | 神经功能 | |
上肢 | 下肢 | |||
对照组 | 20 | 52.49±1.40 | 25.54±1.30 | 14.34±1.46 |
观察组 | 20 | 53.29±1.38 | 26.37±1.45 | 13.23±1.32 |
P值 | - | ﹤0.05 | ﹤0.05 | ﹤0.05 |
2.3认知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三。
表3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分,(`x±s)]
组别 | 例数 | MMSE | MoCA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40 | 20.34±3.07 | 22.49±3.22 | 16.28±2.93
| 18.13±3.03
|
观察组 | 40 | 20.59±3.11 | 25.67±3.55 | 16.49±2.81 | 21.36±3.27 |
P值 | - | - | ﹤0.05 | - | ﹤0.05 |
3讨论
脑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形成的脑部出血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症状有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因此需要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症状进行维护,促进疗效提升。常规护理方向以遵医嘱行为、病症需求为主导,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病症、心理及生理等更多需求。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干预,使每个病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到适当的刺激[5]。这种模式认为,病人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通过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可以帮助病人尽快从昏迷状态中恢复过来,并避免受到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本次临床应用中通过感知觉适度刺激护理干预方式的有效实施,针对患者病症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指导,有效控制一系列不良反应,改善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恢复,显示出良好医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燕芳,张燕,吴梦珏.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8):86-89.
【2】付娟.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3):115-117.
【3】黄小伟.基于康复护理理论的体感模拟训练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3,23(22):1723-1726.
【4】张莹莹.脑出血术后早期整体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05):191-193.
【5】宋彩霞,胡巧玲,侯丽洁.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1,17(11):243-245.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