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眩晕症是世界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主要表现为头昏沉,头重脚轻,自觉周围事物旋转,站立不稳,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等症状。医院门诊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眩晕患者。我科是一个综合性病区,其中包括老年医学科,大量就诊中老年病患中,眩晕患者较多,且这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颈椎病、脑供血不足以及焦虑、失眠、情绪紊乱等。系统规范化的总结老年眩昏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是被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急需的,以便减轻患者病痛,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1],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眩晕症、中老年患者、总结研究、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眩晕是一种由于空间方位障碍引起的活动位置错觉,常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等;发病后患者以眩晕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倾斜等。眩晕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中,如耳鸣眩晕、脑眩晕和一些颅内占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40%,随着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眩晕已经成为影响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1致病原因:老年眩晕以气血亏虚为本。其气血亏虚不能运行上荣头脑,脑失濡养,髓海空虚则导致眩晕。或因五脏皆虚,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 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1.1前庭系统疾病:前庭器官位于内耳,是控制平衡的主要系统。老年人由于前庭功能衰退,容易出现眩晕,比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
1.2脑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如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低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引起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老年人群高发病,多因血液黏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脑后循环供血不足而引起[2]。其他病因包括:老年患者常合并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年纪大等原因[3]。
1.3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由于血管硬化或血糖不稳定,也可能导致眩晕。
1.4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常因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其中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眩晕。
1.5其他原因:包括颈椎病、心脏疾病、眼部疾病、梅尼埃病等[4][5]。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动则剧,劳则发,伴有腰酸耳鸣,神倦纳差,发落齿摇等症状,时伴有胃脘部胀满不适或疼痛,气短、乏力、纳差、便溏或者便秘等症状。
3治疗方法:
3.1中医治疗:老年眩晕病机为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脾胃虚弱,兼瘀血、痰浊。治疗当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利水渗湿,燥湿化痰,平肝降逆。因此,用补阳还五汤加行气活血,温化痰浊,利水除饮药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6]。沈宗国教授认为对于眩晕中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沈教授自创扶正养脑方益精填髓、补虚止眩,嘱咐此类患者往往取效较慢,治疗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善于守方,缓缓图之,可得佳效[7]。林鹏山认为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辨证后,该病可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3种主要证型。治疗上以补益肝肾为本,兼顾治风、火、痰、瘀等标,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8]。冯利民主任主张用升降散加减来治疗气机升降失常之眩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认为眩晕的主要病机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升清降浊的治法更注重调节脾胃和肝胆的功能,升降散本被创立用于治疗瘟疫热证等,它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功效[9]。归脾汤联合针灸[10],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血亏虚型老年眩晕患者的疗效,提升机体功能,降低中医症候评分。何华教授认为,老年眩晕多属本虚标实,病位虽在头窍,但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治疗从虚、瘀、痰三方面入手,善用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和中化痰之法,补虚泻实,标本兼顾。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1]。刘教授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眩晕主要病机以脾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临床上多用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化裁治疗老年眩晕,临床疗效较佳[12]。邵教授认为: 老年眩晕的主要病机特点是脏腑气血虚衰,与肝肾关系密切。辨证以虚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治疗时应分清标本缓急,补虚法贯穿始终,并强调化瘀法的协同作用和注重预防调摄的重要性,自拟固本定眩汤,临床辨证化裁,效果显著[13]。
3.2物理治疗: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是老年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临床中采用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眩晕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肾虚为老年眩晕发病之根本,而气血亏虚、风痰内生等皆由肾虚所致,可导致眩晕发生。故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从肾入手对患者行针刺治疗,重用肘膝关节以下穴位太溪、悬钟、三阴交补肾益精填髓,配合“通督七穴”通督调神,助肾之精气上输于脑,使脑髓得以充养,并根据病情变化,随症选取相应配穴,达标本兼治之功[14]。于天照认为在西医用药的基础上融合中医推拿疗法能够帮助老年眩晕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 并不断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15]。另外手指点穴+穴位敷贴在缓解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16]。
3.3西药治疗:寸睿认为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应用于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明显,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17]。 王冬梅,尹杰研究表明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老年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18]。同时杨琼也认为化痰定眩方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老年眩晕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19]。严萍认为,老年眩晕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如中枢性眩晕主要采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如长春西汀、天麻、 银杏叶等制剂治疗,周围性眩晕主要采用止吐药和抗晕药治疗,耳聋伴眩晕应用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对于典型的BPPV患者采用经典或改良的手法复位,中医针刺疗法在多种类型的眩晕当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
4. 临床护理
王辉,王芳芳认为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应用于老年眩晕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21]。宣教内容包括①心理:用温和、真诚的语气与患者沟通;②饮食:对于气血亏虚者,建议患者多吃开胃健脾、益气养血食物,如大枣圆肉煲鸡汤、猪肝、羊肉羹、大枣核桃粥等;③药物:随诊时,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治疗眩晕的药物;④穴位按摩。选取太冲、风府、内关、足三里穴位,使用拇指指面以垂直用力的方式进行按揉,其余四指作为支撑,以出现酸、麻、胀、痛为佳, 每个穴位持续按摩2min,每天2次。⑤沈天珍新增了疾病病因、防治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小册子,介绍临床实践中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⑥复查健康教育;嘱咐患者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在其后的随诊中定期复查异常指标[22];⑦给予反馈,评价进步。肯定患者的优势,鼓励其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应对积极性[23]。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性合护理干预[24]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并且提升其护理满意度[25],增强医院综合效益。
5. 总结
老年眩晕患者越来越多,通过以上详细的总结归纳老年眩晕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以便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方便,更快速减轻患者眩晕不适,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水琴,张明颖,老年眩晕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24,50(6):587-591.
[2]从泽伟,张贤梅,施燕,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材2021,44( 9) : 2219 - 2223.
[3]杨嘉怡,杨耀芳,老年眩晕合并心脑血管病及其临床用药研究现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 ,22 (6):476-479.
[4]马强,老年眩晕症患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医诊通:51.
[5]李朝,老年眩晕症患者的病因分析与护理[J]医诊通,慢病:26.
[6]程宏申,高翠英,刘永家,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症临床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9):1225-1226.
[7]黄晓霞,郑 峰,沈宗国,沈宗国应用扶正养脑方治疗老年眩晕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4,40(3):50-52.
[8]林鹏山,严萍,刘如松,从肝肾亏虚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病(高血压病)[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1):5-7.
[9]闫思琪,冯利民,冯利民主任用升降散加减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22,14 (32 ):34-36.
[10]雷艳,归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 (16 ):65-68.
[11]郑辉辉,何 华,何华运用平肝止眩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浅析[J]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 ,2021,29(14):32-34.
[12]李一甲,刘健红,刘健红运用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老年眩晕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4,48(6):306-308.
[13]王湘雨,张华敏,邵静邵静教授辨治老年眩晕经验[J]中医研究,2020,33 (11 ):38-40.
[14]魏多雨,王震,赵薇薇,朱文旭,从肾论针刺治疗老年眩晕[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7):12-14.
[15]于天照,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 :159-160.
[16]包彩莲,袁志萍,手指点穴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老年眩晕患者的护理观察[J]全科论著,2022:80-81.
[17]寸 睿,陈美玲,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眩晕的疗效及临床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43(7):116~120.
[18]王冬梅,尹杰,马艳华,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6):1295-1297.
[19]杨琼,黎胜驹,化痰定眩方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老年眩晕的效果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4,21( 26 ):28-31.
[20]严萍,老年眩晕住院患者 210例回顾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20,49 (4 ):401-403.
[21]王辉,王芳芳,向凡,杨士杰,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应用于老年眩晕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卷(10):99-192.
[22]沈天珍,褚雪菲,黎燕婷,林文娟,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老年眩晕症临床预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 2021 , 37 ( 10 ):949-951.
[23]吴岩岩,许梅,焦点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在老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 2021,(6):178-179.
[24]范铃艳,浅谈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体会M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
[25]肖静,老年眩晕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20,11(8):140-142.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