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

邓天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镇卫生院 河北省承德市 068450

摘要: [摘要]:目的:评估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进行标准化常规护理方案,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评估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进行标准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 量化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各项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干预前,心理健康各项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组间的比较未有显著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的评分相较于干预前都出现了提升 。而在干预后的各项评分组间对比中,试验组超越了对照组,经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于治疗效果有更大的帮助。它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脑梗塞

脑梗塞,医学上也叫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主因是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致使局部脑组织因缺少血液和氧气供应,产生局限性坏死或软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此类病症会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进而显著提高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步衰退,脑梗塞发病后的致死率相对偏高。临床观察发现,老年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治疗转归,在较大程度上受其心理状态影响[1]。当患者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时,会干扰神经内分泌调节,阻碍治疗效果达成预期。本研究旨在剖析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期间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应用成效,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 年 11月 到 2023年 10月 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塞 7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例. 年龄 66~ 87 岁, 平均(72.42± 6.55)岁。 年龄 65~ 86 岁, 平均(72.53± 6.42) 岁。两组患者病例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还要进行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均衡,控制基础病相关指标,同时协助康复训练。

1.2.2研究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

(1)  治疗期间,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开展心理护理。对焦虑患者,护理人员协同家属多沟通、多关怀、多探视,指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对抑郁患者,给予充分心理支持,耐心倾听、积极安慰。对恐惧患者,加强健康宣教,纠正认知偏差,鼓励积极面对疾病。

(2)根据病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病情差异,实施个性化心理照护。急性期患者,护理人员需打造舒适病房环境,定时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进程与成效。护理时态度亲和、笑容满面,尽可能为患者排忧解难,以消除其负面情绪。稳定期患者,护理人员要持续给予鼓励,着重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疗效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平和心态及良好情绪对治疗的助力,引导其更好地调控自身情绪。

1.3评价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选取强迫、焦虑、抑郁、恐惧四个维度(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值与心理障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梯度反映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评分

从表1数据可知,两组在干预前,心理健康各项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数据对比,P<0.05 。

表 1 两组心理健康评分( x̄±s,分)

组别

时间

强迫

焦虑

抑郁

恐惧

观察组

干预前

3.94±0.43

3.72±0.47

3.81±0.52

3.77±0.44

对照组

干预后

2.07±0.35

2.15±0.34

2.08±0.36

2.04±0.35


干预前

3.92±0.42

3.78±0.44

3.85±0.51

3.76±0.49


干预后

3.16±0.38

3.21±0.41

3.18±0.45

3.12±0.42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

从表1数据可知,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于相近水平,无显著差异。完成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数据对比,P<0.0 。

表 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x̄±s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3.48± 3.51

11.59± 2.98

对照组

22.97± 3.66

16.24± 3.02

3讨论

老年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病情往往危重,治疗中干扰因素多,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显示,不良心理易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损害身体机能,是疗效欠佳的常见因素[3]。患者因疾病认知不足、功能障碍及耐受差,易滋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其实施有效干预改善情绪,是提升疗效的关键。护理人员需全面评估心理状态[4],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联合家属评估、干预,依病理分期和医嘱调整方案,确保贴合患者实际。本研究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商春燕,毛迎春,陈丽,等.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5):923-926.

[2] 李秀花,姚静,韩先香,等.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探讨[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205.

[3] 高燕,马晓瑞.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J]. 新疆医学,2023,53(3):351-353.

[4] 森燕苹.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智慧健康,2021,7(3):90-92.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