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

南凯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洙泗小学 273200

摘要: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有效利用错题资源成为提升计算教学成效的关键方式。本文总结了错题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能发挥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并从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建立错题本、提供帮扶辅导以及衔接知识点强化复习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教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有效利用错题资源成为提升计算教学成效的关键方式。本文总结了错题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能发挥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并从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建立错题本、提供帮扶辅导以及衔接知识点强化复习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师要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教学中的错题资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错题资源

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错误占学生总错误量的较高比例,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由于计算题要求学生具有准确、熟练的运算能力及严谨思维,传统计算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大量重复练习模式,忽视错题背后深层次原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错题资源作为教学中的宝贵财富,包含了大量的学生知识漏洞与思维误区信息。有效利用错题资源,能精准定位学生问题,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深入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错题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1.1学生可以通过错题进行查漏补缺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因其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性,并不具备成熟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在数学的计算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数位对齐错误、进退位遗漏、运算符号看错等问题。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挖掘错题背后的成因并加以引导纠正,那么计算教学的效果很难实现质的提升,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计算的核心要点与逻辑。错题资源可以辅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重新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计算过程,还能让老师明确班级学生在计算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与个体差异,以此为参考条件来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薄弱知识点的练习与巩固,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1.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计算题与概念性、理解性题目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强调运算的准确性、熟练度与思维的严谨性,靠的就是学生对运算规则的精准掌握、反复训练形成的计算技能以及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得不停地进行针对性练习、及时反馈与有效纠正。然而,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的练习模式往往效率低下,难以触及学生计算错误的根源。而灵活运用错题资源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精准定位教学难点与学生知识漏洞,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2.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利用策略

2.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对错题资源的认知

错题并不是学习失败的象征,而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反映知识漏洞与思维误区的“明镜”。要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每一道错题都蕴含着提升计算能力的契机,是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指引,而不是一提到错题就产生抵触、逃避心理。教师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错题认知意识。其一,开展“错题价值”主题教育,讲述数学家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获得突破的故事,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错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以平和、接纳的心态看待错题;其二,组织“错题分享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典型错题,讲述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共性问题,从他人的错误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增强主动纠错的意识;其三,建立“错题成长档案”,指导学生将错题按类型、错误原因分类整理,定期回顾反思,记录自己从犯错到改正、从疑惑到掌握的学习历程,直观感受错题带来的进步,强化积极面对错题的信心。当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错题意识,便能主动挖掘错题背后的知识盲点,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从“被动纠错”到“主动成长”的转变,进而有效提升计算能力,优化数学学习效果。

2.2收集错误,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是以记录、整理、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题目为核心内容的学习工具,其根本目的是系统性收集与反思错题,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然而,小学生认知发展尚不完善,对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内在规律理解尚不透彻,难以独立进行高质量的错题整理。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机械地抄写错题,而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先掌握基础计算知识与解题方法,形成对错题的初步认知,再着手指导其搜集错题、建立错题本。以《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为例,该单元的错题主要集中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在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中,学生普遍会忘记在积的末尾添“0”,或数错因数末尾“0”的个数;而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又容易因未将两位数合理拆分、分步计算后忽略加法运算而出现差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错题按错误类型分类,在错题本中设置“整十、整百、整千数口算错误”与“两位数口算错误”等不同板块。要求学生在记录错题时,要抄录题目与错误答案,更要详细分析错误原因,如在“500×7=35”这道错题旁标注“忘记在积的末尾添‘0’”;在“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旁写明“数少了因数末尾‘0’的个数”。同时,记录正确答案与解题思路,并附上对应的知识点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配套的“对应练习”,在整理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错题后,完成40×8、60×5等相关题目,通过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2.3因材施教,提供帮扶辅导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化教学。基于此,教师需结合每个学生具体的学情,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遵循“以优带差、以良补中”的理念,建立“错题帮扶小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计算能力、错题类型及学习态度进行科学分组。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6人一组,引导小组内成员互相分享错题本,分析各自错题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担任“小老师”,针对组内成员的问题,结合自身的解题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与思路。教师需定期参与小组活动,进行过程性指导与监督。每周设定固定的帮扶时间,要求小组制定帮扶计划并汇报进展。小组内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教师及时介入,通过示范讲解、变式训练等方式给予指导。还可采取每月评选“优秀帮扶小组”“进步之星”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与个人进行表彰,激发学生参与帮扶活动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2.4衔接知识点,强化复习环节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采用螺旋式的编排方式,知识点并非一次性完整呈现出来,而是在不同阶段逐步深入拓展。在这样的编排体系下,使用错题资源时,教师需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让学生在反复计算练习中,温故知新,构建完整且系统的知识网络。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为例,学生在之前已具备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但在本单元学习中,随着数字位数增多、运算复杂程度提升,出现了新的问题。从教材中的题型来看,错题大部分原因集中在计算准确性方面,如列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错误、进退位失误;在填空题型中,对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理解不透彻导致无法正确填数;在观察算式找规律时,不能灵活运用凑整思想进行简便运算。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百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或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等规则。引导学生巩固加减法之间的推理关系。如“□□4-42□=471”,让学生思考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从个位、十位、百位依次分析,强化知识运用。以之前学习的凑整简算思路为基础,针对“156+199=156+200-1”“537-398=537-400+2”这类题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理解凑整原理,通过更多类似题目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方法,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提升计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效利用错题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要持续重视错题资源的利用技巧,不断优化相关利用的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辅导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及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波.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07):92-94.

[2]张成秀.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实践与拓展技巧[J].新课程导学,2024,(12):119-122.

[3]徐吉宇.落实自我检视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率[J].知识文库,2022,(21):64-66.

[4]李艺艳.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25):81-82.

[5]陈凌.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4,(26):123-125.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