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摒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新教学策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22版新课标颁布,引发新一轮课改风暴。随着新课改浪潮的蜂拥而至,各个学科,各个学校进行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工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场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自主性的学习空间,与学生一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和学生一起质疑知识,探索知识,更好地扮演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知识的讲授方面,每当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年年如一日的这种教学状态。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是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造成学生陷入固步自封的学习思维中,而当学生一旦遇到较难的题型,或是新型的题型时,他们常常陷入手足无措中。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实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 充分挖掘教材,高效使用教材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起点开始上课,备课时应该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了解清楚,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教师首先要充分研读教材,吃透每节教材的编排思路,弄清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设置恰当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地使用教材。其次,要充分重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探究、思考等栏目的内容,打破过去“一根粉笔一节课”的老观念,将教材从神坛上“请”下来,让学生养成看课本、用课本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展探究教学
“讨论式”课堂就是要改变过去老师激情地讲,学生漠然地听的尴尬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设疑、解惑是“讨论式”课堂的灵魂,学生课外预习时要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去讨论。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时要适时的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点拨。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的内因作用会最大化地发挥出来,高效课堂也会最终实现。
三、 提倡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现在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学案,而在学案使用方面,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去使用。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独自完成,此过程中,学生不可以交流,要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但是可以向老师提问;在学生自学时,老师组织学生自学的秩序,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指导,这样会使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且老师也会易于发现学生在自学时存在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和创造能力。
四、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学习过程中,没有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究的行动往往无法深入和发展。因此,有效地合作、开放地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限于知识水平的程度,有时无法作深入的探讨,这时教师就要担当好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名小组长,给定时间,小组长组织本组交流,讨论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此时老师要时时给学生指导,解疑答问,并组织课堂纪律,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的同学讨论非本课堂问题,有些同学不愿与本组的成员进行交流等等,此时老师的监督与疏导是交流合作的保证。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生讨论、交流、阐述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规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思维的漏洞。这样,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教学时有的放矢。学生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培养其表达能力、协作意识。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并最终提升课堂效率。
五、强化自主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教学—练习——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单纯地从知识的讲解和运用的角度进行解析,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读死书,死读书”的状况,也使这部分学生陷入严重的思维定式中。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片属于他们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探究工具,让他们充分运用各种工具,各个条件,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效果。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思考:X2+Y2=Z2的合理性,并依次发放给学生特指的木棒。与此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教师提供的每个工具以及算式均为有效信息,需要深入挖掘,并构建信息之间的连接。为了增强学生思考的科学性,教师走入学生的探究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提出精准性的指导。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不仅仅关注到木棒个数与未知数个数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从木棒的长度中寻找对应的灵感,并将木棒的长度,带入到上述式子中,探究出勾股定理的概念。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也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深入挖掘信息,构建数学信息与问题的逻辑性连接,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六、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构建学生最近认知区域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消除学生心理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感,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想法进行肯定或是引导,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学习中,获得肯定,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教师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小明想要制作一个地理图,并迅速找到商店或是居民小区的位置。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引入本节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解答小明的问题!”小洛说:“我们可以在将各个地点和场所画到这张地图上!”教师说:“那你如何迅速找到所要的场所?你们可以联想地理坐标,并引入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小婵说:“我们可以在南北通道上,建立X、Y轴,并以10米为单位,结合比例尺,确定各个场所的具体坐标!”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构建与学生认知的最近连接,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问题解决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升整体的生活化教学质量。
七、强化教师引导,提升课堂参与度
合作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高度和广度。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在规范讨论秩序的同时,对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启发性的引导,激活学生的讨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参与度,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提升合作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垂直平分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积极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交流,理解数学知识,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在本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刚满18周岁的小婵打算自主创业,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打算用自己的积蓄,建立一个水站。已知他想要为三个小区送水,但是无法确定水站的具体位置。我们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垂直平分线”,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在此过程中,注重以下三点:第一点,注重保证各个小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均衡性;注重保持同一小组中有不同思维方式和成绩层的学生;注重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走入学生的讨论中,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让他们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和科学性。在大部分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简要论述。小兰说:“我们小组讨论出如下的结果:送水站位置的选定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连接三个小区,组成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做这个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其中的交点。因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水站可以建在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上。”
总之,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立辉.浅谈如何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7):156-157.
[2]张亚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才智,2020(3):4. 参考文献:
[3]代慧.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J].华夏教师.2017(04)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