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中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方法: 选取60例经诊断为ADHD的学龄期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行为管理与心理疏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包括认知训练、生活管理指导、情绪调控训练与家庭护理指导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儿童执行功能量表(BRIEF)、Stroop测试及家长行为评价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在执行功能各维度(工作记忆、自我抑制、任务转换)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行为问题发生频率明显下降,家长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提高。
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提升ADHD儿童执行功能、改善行为表现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应作为ADHD多维干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应用。
关键词
ADHD;执行功能;护理干预;儿童心理行为;系统化管理
引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研究显示,ADHD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广泛障碍,表现为计划能力差、任务转换困难、自我控制弱,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能力。
传统干预模式多集中于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训练,然而,单一干预在执行功能改善上的效果有限,且易出现依从性差、治疗中断等问题。近年来,护理干预作为非药物支持疗法的重要手段,在行为矫治、亲子沟通、家庭功能提升等方面展现出积极作用。
执行功能作为个体完成目标导向性行为所需的高级认知过程,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有研究指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通过认知强化、生活行为约束与情绪调节训练等方式,有效提升ADHD儿童的执行控制能力,但相关实证研究仍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基于护理理论构建系统干预路径,通过实证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前后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变化,为ADHD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
1.1 执行功能的定义及在ADHD中的表现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一组调节个体目标行为的高级认知功能,主要包括工作记忆、自我抑制、任务转换、计划组织及情绪控制等方面。对于学龄儿童而言,执行功能是维持课堂注意力、完成多步骤任务、自我行为调节的关键能力。
ADHD儿童在多个执行功能维度上存在明显缺陷,尤其表现为:
工作记忆:难以在短时间内保持并操作信息,影响任务连贯执行;
自我抑制:冲动控制差,难以等待、频繁打断他人;
任务转换:在完成任务切换时反应迟钝或出现适应困难;
计划能力:面对多步骤任务缺乏组织策略,常常中途放弃或遗漏细节。
这些执行功能缺陷使ADHD儿童在课堂、家庭与社交环境中易遭遇行为控制难题,长期可能发展为学习障碍、情绪问题甚至社会功能受损。
1.2 执行功能障碍对儿童学习与社交的影响
执行功能障碍会直接影响ADHD儿童的学习效率。工作记忆不足导致课堂信息理解断裂,任务完成中断;自我抑制缺陷使其在作业中频繁分心或出现违纪行为,最终影响学业表现。
在社交方面,冲动行为与任务切换能力差导致人际沟通中的突兀反应和规则违背,引发同伴排斥。长期的负面反馈也进一步削弱儿童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心,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家庭层面家长常因孩子行为问题而产生焦虑、责备等负性情绪,导致亲子沟通障碍与家庭关系紧张。因此,针对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进行早期干预不仅是认知功能的重塑,也是行为、情绪和家庭系统协同改善的关键步骤。
2 护理干预策略在ADHD管理中的理论基础
2.1 护理干预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
护理干预在ADHD儿童管理中强调“人–环境–行为”的整体互动模型,结合护理过程系统(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在全面评估患儿认知能力、行为特征及家庭功能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
其核心理念包括:
(1)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尊重其认知差异;
(2)以家庭为基础,强化家庭参与感和护理支持;
(3)以行为改善为目标,采用阶段性评估与持续干预手段。
实践路径则涵盖认知行为指导、环境结构化改造、生活规律重建、家庭指导和多学科协作,力求从多维度协同提升儿童执行功能及行为表现。
2.2 ADHD护理干预的多维度构成与机制分析
护理干预在ADHD儿童中并非简单的生活照料,而是基于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理论,整合多重支持机制实施的综合行为管理过程。其主要构成包括:
(1)认知强化训练:通过反应抑制游戏、工作记忆任务等促进大脑前额叶功能发展,强化儿童思维的灵活性与反应控制。
(2)结构化日常管理:为儿童建立清晰的时间表、任务列表和行为奖惩机制,有助于任务执行与延迟满足能力的提升。
(3)情绪调节与自我监控:引导儿童使用自我对话、情绪识别、冷静卡片等策略,提高其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
(4)家长培训与亲子沟通:通过家庭护理指导手册、亲子游戏互动和家长情绪支持,提升家长应对策略,减少负性管教行为。
这些维度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以执行功能提升为目标的护理干预系统。
3 护理干预对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分组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某市儿童心理行为门诊确诊为ADHD的学龄期儿童共60例,年龄范围为6~12岁,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ADHD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包括:无智力障碍,无药物治疗干预史,具备基础沟通与执行能力。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行为指导与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案。
3.2 护理干预内容与执行方式
实验组干预由专职护理人员与康复师联合制定执行,主要包括:
(1)每周2次的执行功能训练课程,包括注意维持、任务转移、视觉工作记忆训练;
(2)每日家庭任务打卡表记录与反馈,结合表扬激励机制强化执行行为;
(3)护士每周一次电话访谈,评估家长执行情况并提供个性化指导;
(4)家长培训4次,内容包括行为管理技巧、正向反馈机制和冲突应对策略。
干预周期为12周,每月一次进行执行功能量表(BRIEF)与行为评估量表复测。
3.3 评估指标与统计方法
评估指标包括:
(1)执行功能变化:使用《儿童执行功能行为量表》(BRIEF),测量工作记忆、计划/组织、自我监控等八项维度;
(2)行为表现改善: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注意力、冲动控制和社会行为;
(3)家长满意度: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评估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与家庭配合度。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实施效果分析与干预成效评估
4.1 执行功能改善情况的量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在BRIEF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周后,实验组在工作记忆、自我监控、计划能力、情绪调节等关键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实验组在任务启动、情绪控制及工作记忆三个维度的提升最为显著。任务执行过程中,患儿表现出更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和完成指令的稳定性。同时,计划性与行为组织能力也明显增强,能够更加有序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任务。
这些变化表明,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激活患儿前额叶区域相关功能,在神经行为层面支持其执行控制能力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持续指导和家庭干预的结合,为行为改变提供了稳定支持环境。
4.2 行为表现变化与家长反馈分析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在冲动行为、注意分散、学习困难、社交退缩等维度的得分干预后均呈现明显下降。特别是在课堂行为记录中,实验组患儿主动举手、专注听讲的行为频率显著上升,违规行为减少,师生互动关系改善。
家长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家长对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其中对“亲子沟通改善”“孩子行为变化明显”“护理人员指导具体有效”方面的反馈最为积极。多数家长表示,系统护理干预帮助其更科学地理解ADHD及其行为特征,增强了育儿信心。
这一部分结果提示,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患儿的认知与行为,也在家庭系统层面产生了正向推动力,形成良性干预生态圈。
4.3 护理干预的持续性效果与局限性探讨
研究后续随访发现,部分实验组患儿在干预停止后执行功能维持良好,但也存在个别维度如工作记忆在学习压力增大时仍有波动。这提示执行功能的重塑需要更长期、持续的干预维持。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结果推广性有限;其次,干预期设定为12周,尚不足以反映长期变化趋势;再次,部分评估仍依赖主观问卷,客观神经影像学指标未能采集。
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来源,引入客观神经生理指标如脑电图、功能MRI等,同时探索与学校系统、心理治疗结合的跨领域干预路径,增强执行功能改善的深度与广度。
5 结语
执行功能障碍是ADHD儿童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其行为适应与社会功能发展。本研究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路径,从认知训练、情绪管理、家庭支持等多方面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ADHD儿童的工作记忆、自我控制和行为执行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不仅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执行功能,还增强了家庭管理效能与亲子沟通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建议在今后的ADHD综合管理体系中,将护理干预纳入常规干预结构,联合教育、心理和医疗资源,建立多维支持机制,助力ADHD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杨红霞, 魏若兰. 执行功能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5): 785-788.
[2] 孙丽丽, 赵怡然. 系统护理干预对ADHD儿童认知行为改善的影响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3): 298-302.
[3] 何倩文, 梁晓青. 家庭因素对ADHD儿童执行功能干预的中介作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21, 35(11): 1923-1926.
[4] 谢美丽, 徐冰冰, 罗欣怡. 系统护理模式在多动症儿童综合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30): 2345-2348.
[5] 王慧芝, 陈佳玉. 认知行为疗法与家庭支持联合干预对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22, 21(4): 61-64.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
- [1]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者歧义偏误分析
- [2]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
- [3] 绿色营销如何驱动消费者行为:影响机制与优化策略
- [4] 摘要: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两者在实践中的协同育人路径存在诸多
- [5]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
- [6] 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 [7] 淄博陶瓷与琉璃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 [8]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传统学业规划已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本文探讨了职业发展导向的学业规划与教育管理的协同作用,提出了基于职业发展的学业规划模型,并分析了其在高校中的实践应用。